新闻发布

把工厂开到国外去 探访在俄温州鞋企

来源:浙商网 http://biz.zjol.com.cn/05biz/system/2010/03/23/016448578.shtml

 

  本月20日,海参崴市(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)一场春雪横扫而下,但原本白色海面上覆盖的一望无际的冰雪却在这场雪后悄悄融化,泛着微浪的海面让人感觉到一片勃勃生机,空气中还透着丝丝冷气,但海底的暖流已经涌来。

  这一天,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一行访俄第一站来到海参崴,在中俄毗邻地区互利合作座谈会上,记者在异国他乡又听到了亲切的温州话,在出席的企业家代表中,最多的就是温州商人,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、温州华润物资供应公司董事长叶会昌、瑞安鑫尔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林、温州伊斯利鞋业公司董事长陈聪和……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将这群温州人紧紧聚在一起。

  如今,这个2006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八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通过评估,商务部与财政部的第一批扶植资金3542万元近日也已到位。在经历“灰色清关”、“禁售令”、“大市场关闭”等壁垒后,温州人又摸索出一条走出去的阳光之道。

  A.要不是看到堆积如山的鞋盒上印着大大的“MADE IN RUSSIA”

  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,我们是在俄罗斯的土地上采访温州的制鞋企业。

  从海参崴出发大约2个小时车程,就到了俄滨海边疆区第二大城市乌苏里斯克市,距离黑龙江省东宁口岸仅53公里,由康奈集团、吉信工贸集团、华润公司等牵头共建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就在这里。

  室外厚厚的积雪未化,标准厂房里的制鞋流水线上,一双双春鞋、凉鞋已经开始生产。要不是看到堆积如山的鞋盒上印着大大的“MADE IN RUSSIA”,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,我们是在俄罗斯的土地上采访温州的制鞋企业。

  蔡建林是第一个到俄罗斯办工厂的温州人,也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鞋厂。

  十几年前蔡建林就看中了俄罗斯市场,到莫斯科卖鞋,“俄罗斯的轻工业非常薄弱,当时只要有货就卖光,利润也非常高,但是每天都提心吊胆,见到警察就像老鼠见了猫。”

  2001年,蔡建林就摸索着在将工厂搬到乌苏里斯克,把半成品从温州运过来,加工成成品批发到俄罗斯各个城市的超市、卖场。

  “那个时候没有中国人在俄罗斯办厂,什么都不懂,吃了很多苦头。”温州人不低调,但直到2006年,很多同行才知道蔡建林在俄罗斯办了个制鞋厂。

  “摸索了5年才算站稳了脚跟,中间走了很多弯路,不敢告诉别人,是怕被人笑话。”蔡建林不好意思地笑笑,现在他的喉咙响了,园区2009年实现销售15800万美元、税金2780万美元,成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第一纳税大户。他做出了很多贡献,他把这几年在俄罗斯办厂的经验统统搬出来分享,包括自己在当地的人脉资源。

  “现在企业进来条件好多了,除了场地外,更多的是服务咨询办理方便了,习副主席这次对园区发展的肯定、鼓励,也让我们信心倍增。”负责园区运营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永范告诉记者,第一期3.3亿元已经投资完毕,第二期已经启动,“在园区的企业扩产需要场地,很多国内企业也想来俄罗斯办厂,现在是厂房建设跟不上企业需求”。

  B.据不完全统计

  温州人在俄罗斯办鞋厂如今已超过50家

  俄罗斯是一个让浙江商人纠结的市场。这是一个“饥饿”的市场,轻工业的薄弱让它嗷嗷待哺,只要进得去就不怕卖不掉;这是一个阴晴不定的市场,“灰色清关”、大市场关闭、封仓…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,一场场风暴鲜有停歇,而主角总离不开温州商人。

  在国内只能卖二十几元的鞋子,到了俄罗斯批发价就能达320卢布(折合人民币近80元),零售能够卖到1000卢布(折合人民币近250元),这让很多温州鞋企不愿放弃这个市场。虽然在俄罗斯建厂投入挺大,人力成本大,工人平均工资达5000元,“我们在俄罗斯工厂有200个工人,温州火车汽笛一响,400万的旅费签证费就去了。”蔡建林说。

  “我们不能失去俄罗斯市场,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定位与之匹配。”温州伊斯利鞋业公司董事长陈聪和说,国内制鞋业的定位很符合俄罗斯,当地以中低端市场为主,而且市场潜力巨大。

  2006年6月22日,俄罗斯查封了叶卡杰琳堡市郊满塔斯娜卡夫32号的这个中国鞋仓库,其中温州鞋80%以上,涉及十几家温州鞋企。2008年9月11日,俄罗斯官方以打击“灰色清关”为由,对莫斯科的阿斯泰(ACT)市场进行突击检查,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鞋、服装、袜子等日用品达五六千个集装箱,货物价值约21亿美元。导致数万华商一夜之间倾家荡产。

  虽然一半时间在国内,一半时间在俄罗斯,但这两起事件发生之时,陈聪和都在现场。“那时候,人都懵了,真是哭笑不得。”陈聪和当时在俄罗斯已经有工厂,虽然通过各种方法拿回了大部分货,但直接损失也过千万,更别说那些连货都没拿回来的商人。

  自从那以后,陈聪和在俄罗斯注册商标、在莫斯科成立了贸易公司,除了翻译,30多个员工都是俄罗斯人,所有证件齐全。

  华罗森南、鑫尔泰、荣光……在合作区的鞋企都注册了俄罗斯商标,大部分都成立了销售公司,从制造到销售都有据可依。

  “我下一步的计划是在俄罗斯开自己的连锁店。”蔡建林说,据不完全统计,温州人在俄罗斯办鞋厂如今已超过50家。

  C.温州人设立境外中国商品城17个

  已有400多家温州民营企业进场经营

  在温州走出去的企业里,康奈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一家,目前在全球已经有200多家专卖店,包括时尚之都意大利。俄罗斯并没有康奈鞋销售,但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却看到了建工业园区的前景。“双赢项目才能健康发展,合作区目前还在大量投入。”郑秀康说。

  “2009年,在国际需求严重萎缩的情况下,温州外贸出口下降8.1%,降幅低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,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,今年前两个月,全市出口同比增长53.5%。”温州市外经贸局一位负责人说。

  近年来,为了规避各种贸易壁垒,温州人走出去开始流行集体“闯关”,据了解,目前已经批准的温州人设立的境外中国商品城17个,已有400多家温州民营企业进场经营;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,已建成俄罗斯远东经贸合作区、越南龙江工业园、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和美国通领工业园等。

  “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3年内将能容纳40家企业;今年4月初我们将带着温州企业考察越南龙江工业园;今年9月底,我们将在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启动品牌展示中心。”温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说,在国外有了娘家,企业才能更稳定地在外发展。

  高价“俄国造”的启示

 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,一家家温州鞋企正在加班加点,在当地人眼里,中国人真是劳动模范啊。

  这次海参崴之行,温州市市长赵一德第一次来到合作区,这位年轻的市长在车间问了很多问题,当他得知成品鞋进俄罗斯关税高,真皮要5美元,人造革的要3.5美元,而半成品关税只需要1美元,而国内只能卖几十元的鞋到俄罗斯消费者手里价格能翻10倍,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期待。

  “你们在俄罗斯销售有自己的品牌吗?”赵市长这个问题却难住了这群企业家。“我们注册当地商标。”人群里传来弱弱的回答。

  事后,园区的一位温州企业家告诉记者,虽然变身“俄罗斯”制造,但仍然以批发为主,品牌连一家都没有。

  同样的鞋,“Made in China”卖不高价格,变身为“Made in Russia”,从当地人手里卖出去却能翻10倍,听起来似乎是个冷笑话。

  “这么多年吃过很多亏,但不得不承认,俄罗斯对中国鞋企的印象,我们也有责任。”瑞安鑫尔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林、温州伊斯利鞋业公司董事长陈聪和这样说。

  温州人的闯劲和智慧是不用怀疑的,越来越多的人懂得,对大自然的过度砍伐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,同样,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市场也需要保护,否则20年前武林广场“火烧温州鞋”的历史也会重演。

  很多企业都开始领悟,就像陈聪和说的“我们企业把利润稳定在10%,否则一摔就能跌到‘解放前’。”

  新的平台,我们需要一个漂亮的开始。
 

【返回上一页】

联系我们

+86 577 6517286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cyh@xinertai.com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8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